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News Center
勞動節假期的一天,我在醫院值班,看到醫生開的申請單上寫著:“呼吸不暢一天,氣管異物?”出于職業的敏感,我的神經緊繃了起來,開始了我的“偵察機模式”。
從肺尖、氣管、支氣管……當看到右側支氣管時,我看到了右側支氣管距氣管分叉處約1厘米處有一段高密度的類似管狀異物,雖然申請單上寫的是呼吸不暢,也就是癥狀尚不太嚴重時,但是如果異物不及時取出來,后期會出現癥狀加重,肺部感染、化膿、肺不張等嚴重后果。
于是我立即撥通了耳鼻喉科李煒長主任的電話,當聽我說出右支氣管異物時,“我馬上準備!”李煒長主任急匆匆說道。
于是就有了全科醫生、內鏡中心、麻醉手術部迅速為患者開通綠色通道,緊急行無痛支氣管鏡檢查,順利取出了這個作妖的右支氣管異物,看到了它的真面目——一截龍蝦鉗。
原來這位患者前一日進食龍蝦時出現劇烈嗆咳,自己當時未在意,也沒覺得吸入異物,直到癥狀稍加重于才來我們醫院就診,于是就有了上面這一幕。作為醫務工作者,我想說——危險無處不在,如果我們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把危險掐死在萌芽狀態,意外來臨時,能知道怎么處理和面對,都能順利解決和處理掉,每個人都能平安,也是醫者最大的心愿。
1支氣管異物你需要了解更多
氣管、支氣管異物是非氣管本身物體進入氣管、支氣管內,停留或嵌頓于氣管、支氣管內狀態。
常見的異物有玩具、花生、核桃、毛豆、紐扣、義齒、骨頭等。因為右側支氣管較左側粗短,與氣管斜度小,所以容易落入右側支氣管,小兒常見,成人也有發生。
氣管、支氣管異物是臨床常見急診之一,有的短時間內可見讓人窒息而死亡,有的短時間內不會致命,但隨著時間推移繼發感染會加重病情;具體臨床表現可以分為四個時期:異物進入期、安靜期、刺激或炎癥期、并發癥期。每期表現不同,異物進入期會劇烈咳嗽,缺氧癥狀;安靜期異物貼服氣管或支氣管壁時,癥狀可緩解或消失;安靜期過后異物會刺激局部引發炎癥的癥狀如咳喘、多痰等。后期會有氣胸、肺氣腫、肺不張、肺膿腫、心衰等并發癥。
2哪些情況下容易導致氣管、支氣管異物?
最常見是小兒常將小物件置口中玩耍,異物本身光滑易滑落。
還有一些是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習慣,如飲食中的說笑,打鬧等。
3如何預防氣管支氣管異物的發生?
針對以上提到的一些不良習慣加以注意,吃飯時專心,不打鬧;不給小孩子玩一些危險的小物件,教育他們不要把小物件放置在嘴里玩耍等。不給兒童吃一些果凍、瓜子、花生等。
3如果萬一異物被卡了應該怎么辦呢?
被食物噎住或氣管內一旦被異物堵塞,除立即聯系送往醫院外,應第一時間采取急救措施促異物排出,若氣道被完全堵塞無法呼吸,急救必須爭分奪秒,否則可能因窒息而送命,最常用的是“海氏急救”法,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急救方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利用沖擊腹部-膈肌下軟組織,被突然的沖擊,產生向上的壓力,壓迫兩肺下部,從而驅使肺部殘留空腔形成一股氣流,利用氣流的沖擊能將堵住氣管的異物沖出,使人獲救?! ?/p>
嬰幼兒急救,把孩子抱起來,一只手捏住孩子顴骨兩側,手臂貼著孩子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頸部,讓其臉朝下,趴在救護人膝蓋上。在孩子背上拍1-5次,觀察孩子是否將異物吐出。
如果年齡稍大,能獨立站穩,或者是成人急救時都可以采用站姿,上身略向前傾。用雙臂從身后將兒童攔腰抱住,同時用手握拳,頂住其上腹部,左手則按壓在右拳上,然后用力向上、向后猛烈而迅速的擠壓其上腹部,壓后隨即放松。
以上是緊急情況下的急救措施,如果有異物被卡情況,急救后還是需要來醫院看一下,因為如果氣管支氣管異物的其他期,癥狀不是特別明顯的,就如同文章開頭那個蝦鉗異物的患者,幸虧來醫院了,不然后果會越來越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