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News Center
人體內遍布著大大小小的血管,這些血管就像城市里的一條條大街小巷,而體內的血液就像汽車在血管里順暢的流動,為不同的器官、組織和細胞帶來了氧氣和營養,帶走二氧化碳和代謝廢物,維持著體內環境的穩定。
當血管內膜發生破損或者平時順暢的血流狀態出現改變的時候,血液里的有形成分,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等不再“和平共處”,逐漸聚集黏糊糊的一團,這就是血栓。
血栓所過之處都會發生嚴重的缺血、缺氧,嚴重時會造成組織壞死,容易發生血栓事件的部位有腦部、肺、下肢等。
但是,還有一個部位的血栓令人防不勝防,那就是心臟供血的血管——冠狀動脈。
近日,心內科“房顫”和“心?!边@兩個兇險的疾病竟同時找上了82歲的劉奶奶……
幾天前的一個凌晨,正在休息的劉奶奶突然覺得胸前很不舒服,但是當時正值深夜,劉奶奶就沒有告訴家人們。過了一會,癥狀非但沒有緩解,還在不斷的加重。直到上午10點多,老人出現了惡心、嘔吐,這才引起了家人們的注意,急忙撥打了120急救電話。
省直三院急救醫生趕到后第一時間做了心電圖,提示老人是“心房顫動、急性心肌梗死”。當時老人的心率每分鐘只有40次,血壓70/40mmHg,已經有了休克的早期表現。
心內科的大夫與家屬簡明扼要的溝通了病情,在征得家屬同意并簽字后迅速送往導管室完成了冠脈造影,顯示器上劉奶奶的右冠狀動脈的一根粗大的分支被一團東西堵住了,主刀的楊明主任考慮患者出現了冠狀動脈血栓,與助手一道熟練的進行了血栓抽吸。此刻,導致劉奶奶發病的罪魁禍首終于揭開了神秘的面紗。
這就是從老人心臟血管里抽出來的血栓,當反復進行血栓抽吸后,射線下可以看到那一團團的異物不見了,消失的遠端血管重新出現,老人的癥狀完全緩解,血壓和心率也都逐漸趨于平穩。隨后在醫生和護士的陪同下,把劉奶奶送到了重癥監護室進一步觀察。
截止發稿前,劉奶奶病情相對平穩,已從重癥監護室轉入普通病房,身體狀況也在逐步康復中。
科普小知識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正常情況下,心房在竇房結的帶領下以60-100次/分的速度有節奏的進行收縮,而發生房顫時心房不受控制地以每分鐘350-600次的速度極快的跳動,這時心臟的運動完全失去了往日的規律。
平時心臟內的血液是在心臟的有序收縮下沿著“心房-心室-主動脈”這個方向流動,而發生房顫時心房由于收縮的速度太快,血液來不及流入心室,很容易在左心耳形成血栓。
新鮮的血栓就像嫩豆腐一樣呆在心臟里,一旦發生破裂,會隨著血流奔向全身各處,最常見的部位就是腦子。
據統計,有20%的急性腦卒中(中風)是由房顫引起的。其余還有四肢、腎臟、腸系膜等部位也是高發部位。
而導致劉奶奶這次心梗的元兇也是房顫產生的血栓,給心臟供血的冠狀動脈也開口于主動脈的根部,血栓脫落后沿血流走到了冠脈的遠端,導致局部心肌缺血壞死。
房顫作為最常見的心律失常,早期部分患者可以僅有心悸、胸部不適、乏力等癥狀,且能自行終止,容易被忽視和漏診。
約1/3房顫患者完全無癥狀,而無癥狀患者發生腦卒中的危險與有癥狀患者并無差別。
部分患者直接以腦卒中作為首次發作的表現,首次診斷房顫時可能已存在不同程度的癱瘓,因此房顫也被稱為“隱形的殺手”。
溫馨提示:
如果您身邊有人存在上述癥狀,歡迎前來河南省直三院心臟中心咨詢問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