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News Center
“我很想她,每天都在想她”——果媽說
“我的女兒永遠活在了十三歲”——果爸說
這是《朗讀者》欄目中邀請的兩名朗讀者,用器官捐贈讓女兒用另一種方式活在世上的父母,每句話都流露出父母的傷心和無奈。
是什么原因讓這位13歲的女孩還沒來得及實現自己的夢想,就這么突然離開了深愛她的父母,離開了這個溫暖的人間?
這,就是生命的“隱形炸彈”——顱內動脈瘤。
我國每年新增動脈瘤患者約20萬人,好發于40—60歲的中老年人,發病率僅次于腦血栓和高血壓腦出血,首次破裂出血的死亡率達30%-40%,再次出血死亡率達到70%,因此早期發現及積極治療在臨床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動脈瘤其實不是“瘤”,而是指動脈管壁上的一種異常的囊性突出。這是由于存在多種因素,影響了動脈管壁,同時,在長期血流的沖擊下,局部動脈壁上就形成了動脈瘤。
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血管壁出現了一個囊性的突出,便是動脈瘤。
大多情況下,人們是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如果是較大的動脈瘤可壓迫鄰近結構出現相應的局灶癥狀,如動眼神經麻痹,表現為病側眼瞼下垂、瞳孔散大、眼球內收和上、下視不能,直接或間接對光反射消失。
發現腦動脈瘤一定要盡早干預治療,因為隨時都會引起腦動脈瘤的破裂,如用力大小便、妊娠晚期、分娩、體力勞動、性生活等瞬間血壓突然升高,誘發動脈瘤破裂,同時有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脂血癥,以及吸煙、酗酒或高鹽高脂等不健康的飲食及生活習慣都有可能與腦動脈瘤的形成,增大以及破裂出血相關。
對于未破裂的動脈瘤,一般會根據患者的年齡、有無破裂出血病史、動脈瘤的位置和尺寸等綜合考慮:若是偶然發現的未治療的動脈瘤,建議每年復查一次腦血管造影,若動脈瘤長大,建議治療;巨型(25mm以上)或有癥狀的患者建議治療。
目前顱內動脈瘤治療的趨勢是介入栓塞治療,簡單來說就是利用彈簧圈或其它器械,將動脈瘤腔填塞,使瘤腔內形成血栓從而起到治療目的,對于一些介入治療困難的動脈瘤可以采用開顱手術的方式夾閉,孤立、包裹、甚至采用搭橋手術治療。
動脈瘤的破裂多突然發生,一旦破裂出血,患者可出現劇烈頭痛、嘔吐、意識障礙、腦膜刺激征等,嚴重者可引發枕骨大孔疝,導致呼吸驟停。
根據出血的部位及出血量的大小,選擇合適的手術等治療方式。
動脈瘤的破裂具有預后差、復發率高、治療療程長、經濟壓力大、精神壓力大等特點,所以給患者本人及家人帶來巨大的影響。
針對高危人群腦部血管的檢查有助于早期動脈瘤的發現。
高危人群包括:家族中有動脈瘤病史或蛛網膜下腔出血病史;既往有過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長期高血壓患者;長期吸煙者;偏頭痛者;長期精神緊張、睡眠障礙患者等。平時應當對危險因素加以控制,從而降低動脈瘤的發生率。
專項檢查
無創的顱內動脈瘤的篩查MRA,因其易操作性和低風險,使其成為目前最為推薦的顱內動脈瘤體檢項目。40歲以上的中年人建議每3~5年做個顱腦MRA,隨著年齡的增長,動脈瘤患病率增加,一次篩查未發現動脈瘤不代表此后不發生,
對于有頭痛和頭暈病史的患者建議進行腦血管無創檢查,以排除顱內動脈瘤。有些動脈瘤的前哨性出血,表現為短暫性頭痛和頭暈。
關注體檢,??茩z查,讓我們及時發現、及時治療,及時拆除生命的隱形炸彈——“顱內動脈瘤”,讓我們健康多活二十年。
文/胡松佳(神經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