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News Center
大家好,“我”叫連花清瘟,很高興與大家見面。
新冠疫情使“我”在這幾年成為了廣大群眾及各大網絡媒體平臺關注的焦點。很多人都在為“我”能否能防治新冠肺炎而爭論不休,今天就讓“我”給大家做一個詳細的自我介紹吧。
“我”出生于2003年抗擊非典時期,其后又在治療甲流、乙流、禽流感等流行性疾病得到了大眾認可。因此,“我”獲得了“防治病毒性感染代表性中藥”的美譽。直到2019年末,新型冠狀病毒出現后,“我”再次披掛上陣,一直堅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線??梢院茏院赖恼f,“我”為有效治療新冠肺炎做出了貢獻呢。
不信的話,大家可以看看國家權威人士為“我”做出的科學解析:
廣州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就“我”對新冠病毒的抗病毒和抗炎作用進行了藥理學基礎研究,證實“我”抑制病毒復制和細胞炎癥因子表達,為“我”在臨床的廣泛應用提供了可靠的實驗依據。
有的人可能會說,基礎研究畢竟是理論,實際效果能力如何應另當別論。
俗話說:是金非金焰烈而曉也。
2020年,鐘南山、李蘭娟院士等主持開展了一項前瞻性、隨機對照、多中心臨床研究,聚焦于觀察連花清瘟治療COVID-19的臨床療效。結果證實“我”可以協助常規治療顯著改善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癥狀。
一次成功不代表永遠成功。
2021年,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開展的一項真實世界研究表明,連花清瘟不僅可顯著降低新冠密接人群的陽性感染率,還可遏制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情惡化,顯著改善臨床癥狀和臨床結局。
從基礎研究到臨床實踐,多項循證醫學證據都證實了“我”在治療新冠肺炎方面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因此,2022年3月14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將“我”納入新冠肺炎治療規范,指出連花清瘟可用于處于醫學觀察期,乏力伴發熱的人 。
既然“我”對治療新冠肺炎有很好的效果,那是不是全民都可以服用“我”來預防新冠肺炎呢?
“吃!不管有用沒用,我先干了!”這類有病治病,沒病也能保平安的想法符合不少人的心理。
但“我”要說的是:多數臨床研究納入人群為新冠肺炎患者,尚未在健康/普通人群中開展相關預防性研究。而且“我”是一種治療藥物,不建議健康/普通人群將“我”作為預防藥物使用。
接下來,再為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臨床應用方法。
“我”的主要存在形式
“我”的適應癥
仔細看“我”的說明書,你會發現,“我”的適用人群除了新冠肺炎患者外,還包括屬熱毒襲肺證的流行性感冒患者??赏ㄟ^多靶點緩解其發熱、咳嗽、痰黏不能咳出、咽痛、乏力、肌肉酸痛等癥狀。換句話說只要符合上述癥候群的患者,都可以用“我”治療。
“我”的用法用量
對于輕型、普通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用藥療程 7-10 天。
到這,你是不是會說,so easy!我全了解!
別急,請耐心往下看。
作為中藥制劑,“我”體內有十多味中藥,包括連翹、金銀花、炙麻黃、炒苦杏仁、石膏、板藍根、綿馬貫眾、魚腥草、廣藿香、大黃、紅景天、薄荷腦、甘草等。
中醫藥的應用多講究辨證理論,所以需要謹慎對待:
“我”體內多數中藥為寒性藥,應用于熱證感冒。體寒(平時常怕冷、四肢冰涼)或風寒性感冒患者不建議用。建議經明確診斷后,在醫師或藥師指導下使用。
由于“我”為性寒,故建議飯后半小時服用。空腹服用易導致脾胃虛弱,引發腹痛、腹瀉等胃腸道不適;對于兒童而言,脾胃功能發育不全,更應謹慎使用。
需要提醒的是:“我”也存在配伍禁忌,就是中醫上常說的“十八反十九畏”。因為“我”與黃芪、當歸、黨參等是天敵,正在或需要服用中草藥的患者一定要與醫生講明哦!
看到這里,你是不是又有了另外一種感覺——“怎么有這么多講究,哎……”
任何藥物都有兩面性(治療作用和副作用),用藥不當,非但達不到療效,還可能造成嚴重的后果。所以提醒大家不僅要用對藥,還要會用藥。
疫情之下,生活節奏全被打亂,
焦慮情緒無處不在。
家中常備“我”無可厚非,
但一定要科學、正確使用。
疫情防護小知識
1、科學佩戴口罩
2、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